一季度上海建设用砂使用量749.8万吨,同比下降13%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来源:上海石材行业协会 | 发布时间:2022年04月13日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摘要:
为全面了解本市建设用砂供应和使用情况,根据系统中的供应商登记、流向单、建设用砂质保书等数据,结合相关调查进行分析。2022年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市场报告报告如下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为配合本市建设用砂质量监管,上海石材行业协会砂石分会开发的《上海市建设用砂业务管理系统》通过近2年的运行,已趋于完善。为全面了解本市建设用砂供应和使用情况,根据系统中的供应商登记、流向单、建设用砂质保书等数据,结合相关调查进行分析。2022年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市场报告报告如下: 一、建设用砂船运到沪情况 2022年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通过船运方式运输到上海搅拌站、构件站、预拌砂浆等生产单位发生6242船次。 二、一季度建设用砂每月使用量 本市建设用砂使用量汇总表 本市建设用砂使用量汇总表
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合计使用量749.8万吨。由于一季度受春节假期以及本地疫情的影响,环比2021年四季度的使用量1493.5万吨,下降50%;同比2021年一季度的使用量864.9万吨,下降13%。说明春节后工程开工率偏低,疫情对本市建设工程影响较大。 三、供应商建设用砂检测情况 至2022年3月31日,共有194家供应商开具质保书。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的133家,占69%;使用单位合作实验室检测的52家,占27%,自己是使用单位又是登记供应商(即自主采购);另外9家,占4%,自己是生产单位又是登记供应商,利用自己内部实验室检测。 四、建设用砂粗中细比例情况 根据供应商质保书数据,2022年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使用粗中细分布情况:
本年度本市建设用砂以机制砂为主,细、中、粗砂使用量比例分布与混凝土配合比相符。 五、本市建设用砂价格情况 根据质保书反映本市建设用砂交易的开票价格,汇总情况如下: 1、建设用天然砂平均价格走势图(周期2周)(中砂) 2、建设用机制砂平均价格走势图(周期2周)(中砂) 从上图可见,2022年一季度建设用砂价格总体平稳,同比2021年一季度价格有一定的下降,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工程开工和正常作业,同比需求减少13%。需求增加价格较快上涨,需求下降价格能维持平稳,说明供给端建设用砂总体稀缺的局面没有改变。 建设用砂价格是受市场综合作用的结果。 1、总体1月本市部分重点工程持续赶工期,建设用砂需求有支撑,价格与2021年12月底处于稳定状态。 2、春节过后由于返沪人员须按卫生防范要求做相应的健康保障,本市工地复工率仅为67.1%,市场需求还没恢复正常,船运、海运价格相对便宜,价格回落。 3、3月初,本市项目复工率达85.4%,船运、海运价格有所上升,供应商受去年资金回款压力影响,对部分搅拌站供应减小,整体出货量一般,市场仍以消化前期港口库存为主,建设用砂价格与前期持平。 4、3月中下旬,本市公共卫生事件逐点爆发蔓延,生产、运输、人员、物料进场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管控,部分有条件的项目进入封闭作业,致使下旬部分搅拌站出现停工停产,但供应商前期港口库存消化差不多了,原产地价格稳定,所以上海建设用砂市场价格基本平稳。 六、建设用砂氯离子含量情况 天然砂氯离子检测共1662批次,检测结果<0.01%占99.52%,位于0.01-0.02%占0.48%,超过0.02%的为零;机制砂氯离子检测共4708批次,检测结果<0.01%占99.8%,位于0.01-0.02%占0.2%,超过0.02%的为零,均符合政府文件管理和标准要求。目前本市建设用砂市场氯离子含量的把控工作做得较好,对氯离子含量的重视度已形成常态化。 七、结论 1、本市建设用砂供应商登记和使用单位匹配总体合理; 2、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合计使用量749.8万吨,环比2021年四季度的使用量1493.5万吨,下降50%;同比2021年一季度的使用量864.9万吨,下降13%。 3、2022年一季度天然砂中砂平均价格同比2021年一季度下降9%,同比2020年一季度上涨21%;机制中砂平均价格同比2021年一季度下降2%,同比2020年一季度上涨27%。2022年一季度本市建设用砂价格总体平稳,没有出现大的波动。 4、各建设用砂供应商、使用单位非常重视建设用砂质量检测,因此本市建设用砂氯离子含量总体受控。 5、市住建委于2022年3月11日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设用砂管理的意见》(沪建建材〔2022〕162号),根据本市目前机制砂使用为主、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现状, 对本市建设用砂供应、检测、使用、监管和行业自律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,特别提出加强建设用砂源头和流向管理,试点实施上海机制砂供应基地。可见,本市建设用砂管理在不断深化,并逐渐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版权与免责声明: 本网站注明“来源:中国建材信息总网”的文本、图片、LOGO、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,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,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,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,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。 |